中文/英文

      您的位置:首页>>政策解读>>文件解读

解读北京中医药2016年重点工作

日期:2016-09-20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之年。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全国中医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首都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深化医改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力量、提升发展质量、共享发展成果”为主线,全面推进中医药政策机制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全面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为“十三五”中医药“五大中心”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以首善标准确保北京中医药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健康城市”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作出新贡献。

  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大家,下面我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营造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环境

  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深刻把握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的内涵和要求,把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落实到今年各项工作当中。对照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抓好实施方案的制定,明确职责分工,推进规划任务启动。编制实施《北京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出台《北京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并组织实施。完成人才、科技、信息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参与卫生计生等规划的研究编制,推进中医药内容纳入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中医药发展环境改造工程,积极论证《北京市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与机制的若干意见》,优化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对北京中医药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创新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修订工作。

  (二)着力优化中医药资源合理布局

  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签署《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启动建设北京中医药重点专科津冀病房和名老中医工作室津冀分站。实施首都中医药区域发展战略。各区县政府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辖区的功能定位,按照“一区一定位、一区一战略、一区一政策”原则,研究制定并实施区域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全面推动各区县中医药工作多元发展。推进城市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落实国家《关于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中医药改革政策在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中落地,发挥好公立中医医院主体作用,推进社会办医与公立中医医院的专科合作。研究制定《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协调推进中医药资源疏解,强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完善中医医疗机构空间布局。加强妇幼服务体系中医药资源配置,启动开展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项目,提升妇幼群体中医药服务能力。探索分级诊疗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机制,在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联体内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卫生中医药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方案》,落实《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推进我市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合理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结构,理顺项目比价关系,促进中医医疗服务的有效提供和利用。积极探索按中医优势病种、服务单元打包等新的收费方式,改革目前单一按项目收费的方式。成立医保中医药政策指导中心,制定“中医服务价格动态监测评价标准”,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北京市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使用、收费、医保支付等情况。

  (三)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基层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计划。落实国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研究编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基层中医药(社区和农村)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首都中医馆”全覆盖工程,试点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示范站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环境再造工程。开展社区卫生中医药精准化服务管理年活动,制定《北京市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管理和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实施方案》等,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实施优质中医药资源服务基层改革,创新驻村驻社区服务模式,持续推进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中医药新农合政策试点改革,实施“三医(中医、中药、新农合)联动、智慧中医、服务基层示范工程”。

  (四)着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

  实施中医健康养老示范工程。会同市民政局等部门制定《北京中医健康养老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抓好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的中医药健康养老试点工作,推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实施“中医中药CDC”健康促进工程。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作,会商论证并及时发布健康促进、亚健康干预、重大疾病防治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工作方案。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完善“治未病中心、治未病科、治未病指导室”建设,构建三级中医治未病体系。抓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中医药自我保健三联学堂建设,指导百姓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自我保健。

  (五)着力抓好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升级

  开展中医药北京服务品牌工程,启动市级中医医学中心建设、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具有首都品质的中医药服务精品。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服务创新发展,制定《关于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意见》、《中西医结合医院安芯工程实施方案》、《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实施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疑难病会诊中心建设方案》,探索中西医结合服务新机制。鼓励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组织召开中医药服务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印发《中医药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开展医针药结合病房、医疗机构中医药技能岗位服务试点,形成新型中医药服务模式。优化中医和中西医重点学科布局,强化薄弱学科建设,新建中医全科重点学科。在区级中医医院试点开展培育型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多学科参与和重大疾病难治环节中西医协同攻关。按照国家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好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提高卫生信息数据中中医药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成立北京市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和中医药肿瘤防治办公室,搭建北京市中医药诊疗信息汇聚平台。

  (六)着力打造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地

  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遴选基地试点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方案调整。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对师资进行分级管理。试点开展规范化培训示范科室建设,提升住院医师科室轮转临床实践机会和完善临床实践安排。启动首期京津冀中医、中西医结合“晨曦60”计划,三地统筹师资培养青年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形成中医药立体人才供给体系,加强健康服务、中医全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力社保局联合制定药膳、保健推拿等技能型人才标准。支持院校设立健康服务类专业,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中药、康复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中医药人才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形成市区医院三级分工衔接的北京中医药人才职业生涯培养和管理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七)着力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高精尖”支撑结构

  实施性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开展老中医药专家传承门人和代表传承人培养和认定。鼓励各区和二三级以上医院开展区级和院级传承,完善北京中医药传承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加强中医药传承内涵建设。加强燕京医学传承谱系研究,开展燕赵医学研究。继续推进国医大师和首都国医名师经验整理,做好大师1+1丛书的编撰。认真抓好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的实施。深入开展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整理,转化形成临床服务体系和临床教学体系。构建北京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第三方北京中医药科研评价中心,进行中医药科研评价,发布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与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评审、人才计划资助等相结合。成立首都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联盟,导入政府扶持政策和社会资本,初步形成北京中医药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的交易市场。

  (八)着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开放体系建设

  制定中医医疗机构涉外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扩大中医医疗机构对外交流和服务的范围。协助办好第四届京交会中医药板块。推进“欧洲中医药发展和促进中心”工作,按照建设协议,力争首个中医官方硕士课程和公立医院的中医科在巴塞罗那正式开课和开诊。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建立中医药校本课程资源库,开展中医药校本课程建设和推广。继续与东城区政府联合做好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编制中医药知识产权、传承、和文化等蓝皮书。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和陈列馆;研发中医药动漫、游戏、乐园等文化新载体。支持丰台区创建国家(北京)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实验区。支持社会资本成立北京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医药创业园,做好中医药知识产权服务。协同市商委指导朝阳区做好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做好北京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包建设,提升北京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热线服务能力,与旅游委共同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旅游宣传,推出京津冀中医药旅游路线。

  (九)着力持续开展中医药行业治理整顿

  持续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市场“清扫行动”,对损害患者权益的不法行为采取高压态势。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监督工作的意见》,推进中医药行业管理标准建设,规范中医药行业行为。完成13所大型中医医院的巡查,开展中医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专项行动。开展中医病案标准化、中药饮片应用规范化、中医护理质量提升计划、中医药质控精细化、中医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等5个专项行动。探索建立与卫生计生、工商等多部门协同监管、行业组织自律维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综合监管体系。开展中医药行业强宗旨行动,突出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公益定位。加强中医药社团管理和中医药购买服务管理。完善社会组织指导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加大对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养生保健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购买服务。鼓励各学会和各学科专业委员会围绕北京中医药发展中心工作,开展研究、服务、交流、人才培养和宣传。

  同志们,面对首都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让我们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牢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更高标准地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力推进首都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促进首都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网管信箱:webmaster@bjhb.gov.cn 
技术支持:北京东华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688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8号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